html模版感言:從公廁的演變看全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
感言:從公廁的演變看全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

發佈時間: 2017-07-25 15:16:33 丨 來源: 中國網 丨 作者: 班傑 丨 責任編輯: 潘泱

台中商標權申請


中國網7月25日訊 對於60年代出生的人來講,廁所“姓公”那是天經地義的。從小就隨父母親住在單位的辦公及住宿大院,那時候的住房是沒有衛生間的,大院內也是隻有一個公共廁所。由於廁所主要還是顧及上班公用,離住宿區有點遠,晚上起夜不方便,傢傢戶戶都自備一個痰盂缸用於夜晚方便,所以大院內傢傢戶戶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公廁倒痰盂缸,洗痰盂缸。那時候的景象大致是這樣的,母親們或是大姐姐們(好像倒痰盂缸,洗痰盂缸是女性的專屬事務),一隻手抬著痰盂缸(痰盂缸上面都有一個蓋子,防臭和保護隱私),另一隻手拿著一把刷子,到廁所先把痰盂缸到瞭洗幹凈,然後把痰盂缸放在廁所門口,自己再去方便,所以五顏六色的痰盂缸成瞭女廁所門前一道風景。80年代初我參加工作瞭,同樣住在單位大院內,大院內同樣也隻有一個廁所,同樣繼續上演倒痰盂缸,洗痰盂缸的生活劇。那時候的公廁又沒有專人清掃,單位一般3至5天,甚至一周才組織職工輪流打掃或用水沖洗一次,由於是開放式的蹲坑和糞坑,公廁的那種氣味和場景用不堪回首、不堪入目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直到90年代中期,1995年入住單位房改房,終於有瞭自己台中商標申請代辦的“私廁”。

也就是從那時起,公廁的范圍漸漸縮小到公園景區、車站、商場、影劇院等公共場所。不過隨著生活水平與文明程度不斷提升,公廁的名稱也漸漸被衛生間、洗手間代替,在公共場所大傢都會很“斯文”地說上衛生間。也許為瞭表達自己很“斯文”,公廁甚至於被冠於詩一般的含蓄或直白。

隨著國傢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國傢加大民生的投入,從養老保險,到醫療保險的全覆蓋,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如今“小廁所大民生”又提上國傢的“民生工程”。據報道,2016年2月15日國傢旅遊局在湖北武漢召開2016年全國廁所革命工作現場會,提出在全國旅遊景區、旅遊線路沿線、交通集散點、鄉村旅遊點、旅遊餐館、旅遊娛樂場所、休閑步行區的旅遊廁所將實現“數量充足、幹凈無味、實用免費、管理有效”的發展目標。如果說這次廁所革命“革的”是公廁環境和氣味表面的“命”,那麼2017年2月4日在廣州召開全國廁所革命工作現場會提出推進旅遊廁所技術革命,引導生態廁所、無性別公廁和“第三衛生間”建設,直接就是“革”公廁“性質”的命。公廁本“姓公”,但最重要的是要“隱私”,尤其是“第三衛生間”真正體現“廁所革命”的人文關懷。

咱們中國老百姓喜歡說,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吃喝拉撒睡,拉屎撒尿就一大半,話雖然有點糙,但卻是人類有別於其他動物的文明屬性,因此公廁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公廁的變遷史,也可以說是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史。“不註重廁所衛生的國傢和城市沒有文化和將來”,這是四年前中國官員在新加坡召開的第一次世界廁所大會給出的答案台灣商標註冊查詢。廁所雖小卻承載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傢文明程度的重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共享發展正是逐步消除不平等現象的一條基本途徑。隻有堅持共享發展,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才能有效消除不平等,讓經濟社會發展更有活力。作為改革開放的經歷者與參與者,親眼見證瞭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基本解決瞭13人口“吃喝睡”的問題,相信不再需要30年,“拉撒”這個關乎全體人民的民生問題也將隨著國傢經濟發展逐步實現全民共享“數量充足、幹凈無味、實用免費”公廁的目標,更期盼具有中國特色的“廁所革命”,讓全體中國人民共享作為在一個文明富強大國的公民,應有的尊嚴與榮光。

(班傑)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giz746d4k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